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12月9日至14日,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2013年度秋季年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Moscone中心举行。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陈耀、张清和、汤朝灵、付辉、焦芳冉、孔祥良和杜国辉等7位师生赴美出席本次年会。正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宋红强老师和在阿拉斯加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肖婷同学以及我校客座教授阿拉巴马大学李刚博士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陈耀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A solar eruption driven by rapid sunspot rotation》的口头报告,向参会学者介绍了一次大的太阳日冕物质抛射-耀斑事件,列出了该事件是由黑子旋转所驱动的观测依据;
张清和教授在会议上就我校极区电离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做了题为《Polar cap patch segmentation of the tongue of ionization in the morning convection cell》的口头报告和《Direct Observations of the Evolution of Polar Cap Ionization Patches》的张贴报告,向参会学者介绍了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机制和演化特征及其空间天气效应等,找到了其演化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以及在晨侧对流元中观测到切割舌状电离区的等离子体云块;
宋红强老师做了题为《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Magnetic Flux Rope in A Failed Solar Eruption》的口头报告,详细阐述了借助Differential Emission Measure来获取温度的方法以及Flux rope的温度演化过程;
汤朝灵老师张贴了题为《THEMIS observations of electron accele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substorm dipolarization in the near-Earth tail》的报告,介绍了亚暴期间电子加速的最新进展;
付辉老师提交了题为《EIS observations of Doppler shifts in the structure of on-disk plumes》的张贴报告,介绍了日面plume结构在极紫外光谱的观测结果,认为plume结构是太阳风的重要源区之一;
博士研究生焦芳冉同学的张贴报告题目为《Quasi-periodic intensity disturbances in polar plumes》,通过观测数据分析了极羽中准周期性扰动的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EUV针状体可能是产生这些扰动的源区;
博士研究生孔祥良同学做了题为《Coronal type II radio bursts associated with helmet streamers and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 a streamer-shock system》的张贴报告,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和试验粒子模拟研究提出冕流(日冕)闭场结构可能对激波的电子加速及米波II型射电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博士研究生肖婷同学做了题为《Cluster observations of magnetic structures in the solar wind at 1 AU》的张贴报告,主要介绍了近地空间观测到的磁洞和太阳风热流异常事件的传播特性;
博士研究生杜国辉同学的张贴报告题目为《Temporal Spectral Shift of Band-splitting Type II Solar Radio Bursts》,汇报了一个新近发现的频带分裂II型暴频谱时移现象,并由这个新颖的观测现象为限制对II型射电暴频带分裂可能的物理成因进行了讨论。
通过上述报告,参会人员向国际同行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空间科学领域所取得的部分学术成果,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期间,与会师生也仔细听取了国际同行的报告,并就感兴趣的课题与他们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交流。
AGU秋季年会是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研讨会,涵盖太阳与日球层、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地磁、海洋科学以及等离子体基本物理过程等众多领域,超过两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旧金山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