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在北京召开重大项目《空间天气能量传输过程研究》中期研究进展评估会。会议由评审专家组组长王水院士主持,评审专家组和项目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
由中国科技大学王水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于晟处长等12人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魏奉思院士做的总报告及所属五个课题的进展及亮点工作的汇报。《项目》主要进展概述如下:
1. 观测新发现:从冕洞内磁环的运动、CME驱动的大尺度冕流波动、弱行星际激波与弓激波相互作用、电离层负暴的日球电流片同异侧效应以及潮汐波对中高层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等观测新发现都具有重要原始创新性;
2. 基本物理过程: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磁层-极区电离层各个区域中,对磁重联研究都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3. 空间天气建模:在与CME相联系的爆发暗条、CME驱动的行星际太阳风暴MHD模型到地球空间等离子体层、磁层电流体系、电离层hmF2和大气、光化、动力耦合模式等都开展了全球化、精细化的研究工作;
4. 空间天气效应:探讨了磁层、电离层和热层天气的变化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GPS精密定位和对航天器轨道的精确影响。
《项目》年青人的研究工作呈现了十分可喜的局面,部分工作开始进入国际科学前沿,在PRL、APJ、JGR等高端杂志上发表高水平科学论文,并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报告结束后,在评审专家组组长王水院士的主持下,专家组进行了评估讨论及书面评估打分,给出了如下意见。
专家组认为两年来该项目组取得重大的研究进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很好的完成了中期研究目标。
专家组希望,在今后两年中进一步聚焦科学目标,加强各子课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择重大的空间天气事件开展整体研究。
专家组建议,为了更好的完成本项目研究,望增加研究经费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