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承担项目 | 研究成果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招生 | 空间科普 | 网络资源 | English 
站内搜索: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进展 > 正文
 
日冕物质抛射三分量结构亮前沿的本质
录入者:宋红强  |  时间:2025-07-01 09:39:00  |  作者:宋红强  |  浏览次数:

日冕物质抛射(CME)在白光图像中常呈现三分量结构,即亮核、暗腔和亮前沿。传统解释认为亮核对应日珥,暗腔对应磁绳,亮前沿对应沿磁绳边界堆积的等离子体。近年来,我们通过系列研究(Song et al. 2017, 2019a, 2019b, 2022, 2023a, 2023b, 2025a)对三分量结构的本质重新进行了解读。

新解释认为在CME爆发早期,磁绳对应亮核、沿冕环堆积的等离子体对应亮前沿,两者之间的非磁绳低密度区对应暗腔。观测证实,活动区热通道磁绳(Song et al. 2023a, 2023b)和宁静区温通道磁绳(Song et al. 2022)均可对应亮核。CME暗腔在外传过程中会消失以及CME亮前沿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鼓包等现象暗示在CME爆发初期暗腔并非磁绳结构(Song et al. 2025a)。观测也清楚显示活动区磁绳爆发时沿其上方冕环堆积的等离子体对应CME亮前沿。

然而,在强活动区之外通常并无明显的冕环。强活动区之外CME的亮前沿如何形成?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分析了一谱斑区暗条的爆发过程,结果显示虽然在爆发前没有明显的冕环,但是在爆发过程中冕环会逐渐出现,之后冕环及沿冕环堆积的等离子体对应CME的亮前沿。这说明活动区之外CME的亮前沿与活动区CME亮前沿有着类似的形成过程,从而回答了不同源区CME亮前沿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本质。

上述研究结果已被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接收,将于近期发表(Song et al. 2025b)。论文作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等项目的资助。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威海市区地图  威海校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