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承担项目 | 研究成果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招生 | 空间科普 | 网络资源 | English 
站内搜索: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进展 > 正文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在间歇性喷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录入者:空间天气探测中心学生  |  时间:2023-12-08 19:42:26  |  作者:佚名  |  浏览次数:


近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太阳爆发与射电技术课题组在间歇性喷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以“Observational study of intermittent solar jets: p-mode modulation”为题已被国际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JCR分区1区,IF:6.5)接收,将于近期发表。硕士研究生蔡秋卓为第一作者,阮桂平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喷流是太阳表面最常见的活动之一,研究间歇性喷流的观测特征,可以深入理解周期性喷发的原因。该喷流持续时间长达4小时,Ha时距图显示喷流的峰值在18:00UT-18:50UT内具有约5分钟的周期性喷发特征(见图1),在过渡区的观测波段(2796Å1400 Å)的时距图中,喷流具有5分钟周期性的增亮现象(见图2),每次增亮都比Hα时距图中喷流的峰值滞后3分钟左右,这可能是间歇性喷流在高层太阳大气的响应。与太阳的宁静区相比,间歇性喷流的足点的谱线轮廓在Ha的线心处有所抬升,而在线翼两侧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在间歇性喷流的足点处可能存在长时间的加热现象(见图3)。我们在喷流爆发处的混合极性磁场区域发现了磁浮现、磁对消及磁剪切等行为,表明发生了磁重联。利用NLFFF磁场外推分析(见图4),证实了这一点。TiO波段的演化图像表明喷流位置的米粒组织存在水平运动(见图5),这种流动有助于挤压极性相反的磁场,并触发磁重联。光球层的P模振荡调制磁重联的发生,进而喷流的峰值具有周期性喷发特征。研究间歇性喷流的观测特征和传播过程,可以深入理解喷流现象背后的成因和规律。

文章链接: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23arXiv231203571C/abstract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主要的合作者来自山东大学,鲁汶大学,巴黎天文台,南京大学和国家天文台。


1:切片位置图(红色曲线为切片位置)Hα-0.8Å波段时距图。

2:切片位置图(绿色曲线与红色曲线为同一切片位置)IRIS SJI 2796 Å波段的时距图。

3: 喷流足点的Ha谱线轮廓

4: (左图)利用NLFFF磁场外推获得三维磁场。右图(a)(b) 电流通道内的磁力线及扭缠分布图

5:TiO波段的光球层米粒组织的水平运动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威海市区地图  威海校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