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承担项目 | 研究成果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招生 | 空间科普 | 网络资源 | English 
站内搜索: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进展 > 正文
 
槎山太阳观测站米波高性能太阳射电频谱系统试运行之二
录入者:  |  时间:2018-02-12 18:59:53  |  作者:冯士伟  |  浏览次数:

槎山太阳观测站米波高性能太阳射电频谱系统试运行之二

——米波太阳射电尖峰爆发的谐波结构

太阳射电信号的观测与研究在太阳、空间物理学及相关空间天气预报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了得到一手科学数据和开发新的太阳射电观测技术,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在荣成槎山南侧建造了槎山太阳观测站(Chashan Solar Observatory: CSO),安装了独立自主设计开发的米波高性能太阳射电频谱观测系统。图1为观测站的外观图。

在太阳射电动态频谱图上,太阳射电尖峰(spike)是一种窄带的射电爆发,带宽约为几MHz,爆发峰值总持续时间<100 毫秒。太阳射电尖峰辐射可表现为窄带的iii型暴,尖峰,dots,亚秒级的团块、群组和链条以及其他的窄带特征结构(benz, 1986;bouratzis et al., 2015, 2016)。

有时,太阳射电尖峰还表现出谐波特征,这种谐波结构一直是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黄光力,2009)。Benz & Gudel (1987)首次报道了尖峰的谐波结构,他们利用Zurich频谱仪的观测数据(观测频率范围为100-1000 MHz,时间分辨为25-100 ms)分析了36例尖峰爆发事件,发现其中一例事件中不同频率上的两辐射条带具有相似特征,两辐射条带的频率之比为1:1.39,并认为这两辐射条带对应不同级次谐波的辐射。后来,Gudel (1990)和Krucker & Benz (1994)又对太阳射电尖峰的谐波特征做了进一步研究。其中,Gudel(1990)分析了Zurich频谱仪的观测数据,这个频谱仪的频率范围为100-3000 MHz,时间分辨为50-250毫秒。作者在文中给出了发生于1980-1990年间9段具有太阳射电尖峰谐波特征的事例;发现射电尖峰的谐波不仅限于2和3次,还有5次、6次,甚至8次谐波。这些事件的基波(未观测到)频率为170-350 MHz,处于米波频率范围;另外,信号的强度随着谐波次数增高变强。他还试图测量低次谐波相对高次谐波的时间延迟,发现时延很可能小于50 ms,低于观测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未能最终确定低次谐波的时延

我们利用槎山太阳观测站6米抛物面天线频谱系统(图2所示)的观测数据首次测量给出了低次谐波相对高次谐波的时延大小。2016年7月18日,观测系统记录了一例太阳射电尖峰爆发事件(图3),这个射电尖峰辐射的频谱中有多个时间段表现出谐波特征,同时具有二、三和四次谐波或者只有三、四次谐波,低(二、三)次谐波比高(四)次谐波被观测到的时刻较晚(图4);其中,二(三)次谐波相对四次谐波的时间延迟约为30-40(10) ms。基于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机制,我们分析讨论了低次谐波时延的成因,并诊断出射电辐射源区附近区域的磁场强度、电子数密度等日冕参数(图5)。相关文章已被Solar Physics接收,将于近期发表,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现观测站已常规运行,可提供高质量的米波太阳射电动态频谱图,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如下。1、提高数据的“精度”,包括测量精度和时间分辨精度,即高时间分辨、高精度地给出米波太阳射电辐射的总流量和圆极化强度。2、加入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一员。基于该项目,观测站将建一套更大的抛物面(12-15米)观测系统,系统的灵敏度更高。3、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服务于荣成区域的中小学生与群众。观测站在完成科研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观测设施,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完成这三条内容,观测站将可发挥更大作用。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威海市区地图  威海校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