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承担项目 | 研究成果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招生 | 空间科普 | 网络资源 | English 
站内搜索: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07/15/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雯思博士学术报告
录入者:贺鹏志  |  时间:2021-07-14 09:58:06  |  作者:  |  浏览次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雯思博士学术报告

时间:7月15日(周四)10:00

地点:闻天楼南楼208


题目:太阳爆发结构足点的观测研究


摘要:太阳爆发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等离子体团、高速粒子流等朝向地球时,会与地球磁层、电离层作用,引发近地空间环境强烈扰动,对卫星运行、导航通信、空间飞机安全等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太阳爆发活动的物理机制,对发展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理论模型给出爆发活动的主体是一种扭缠的磁场结构,被称为磁通量绳(磁绳)。磁绳是如何在太阳上形成的,又怎么演化到爆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缺乏日冕磁场的精确测量下,一般方法是通过磁场外推和数值模拟来给出磁绳可能的形成与爆发机制。由于实际爆发事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类方法通常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大部分事件。通过寻找磁绳在太阳表面的足点区域,借助已有的高分辨率光球层矢量磁场数据,就可以直接给出磁绳的相关物理参数,定量地分析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过去磁绳足点的精确识别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通过结合理论模型与磁绳的观测特征,发展了一套磁绳足点的分析方法,可以自动化地识别与追踪爆发事件中磁绳的足点区域,给出磁绳相关物理参数的演化。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28个爆发事件。这些事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磁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与磁场重联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磁绳的内部结构,给出了磁绳的特征参数,为提升现有的理论模型打下了基础。


报告人简历:

王雯思,

2019.07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

2014.09–2019.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学博士

2017.09–2018.09: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太阳物理学联合培养博士

2010.09–2014.06: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


王雯思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物理学,侧重方向为太阳爆发中磁绳结构的动力学演化,其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 ApJ, A&A等领域内高水平期刊,曾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威海市区地图  威海校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