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09年9月19日 上午08:30-10:30
地点:网络楼报告厅
主讲人: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
报告题目:“双星-Cluster卫星计划对空间磁场重联研究的最新进展”
内容简介:磁场重联现象是等离子体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在可控核聚变中、太空环境中、以及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中都十分常见。磁场重联导致了快速的能量转换和释放,在太空中是驱动太阳耀斑、地球磁层亚暴等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原因。利用卫星在太空这一天然的实验室中探测和研究磁场重联的物理过程,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双星-Cluster卫星计划”对空间磁场重联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内容包括:等离子体中磁场重联的现象极其意义的介绍和展示;利用Cluster卫星,以中国科学家为主首次在局地探测到了自然界中磁场零点的工作,以及首次揭示三维磁重联完整几何结构的卫星观测研究;利用双星和Cluster卫星,中外科学家对分量磁重联和反平行磁场重联的创新研究成果等等。
濮祖荫教授简介:
196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知名期刊J. Geophys. Res.-Space Physics(JGR,2008影响因子3.147)亚洲-太平洋区域主编,双星和Cluster合作科学家,双星-Cluster工作队负责人之一,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报副主编。曾任北大空间物理教研室主任、北大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地空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JGR杂志副编辑等。在磁层顶不稳定性、磁层亚暴动力学、磁层顶磁重联和辐射带动力学等空间物理前沿领域做了系统和创新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迄今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1200余次。1997年和刘振兴院士一起倡议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在制定双星计划的科学目标和轨道设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序第一)、2000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序第一)、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序第二)、1993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序第二)、2006年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十大进展奖等多项国内奖励,以及美国宇航局(NASA) 2004年“Cluster Science Team Group Achievement Award”和欧空局(ESA)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made to Cluster's Exploration of Geospace”奖等多项国际奖励。和肖池阶、王晓刚等合作首次观测和研究了太空中三维磁重联的磁零点和零点-零点重联线结构,两次被欧洲空间局作为“top story”进行报道,此项成果2009年被欧空局评价为双星-Cluster计划的五大科技亮点(highlight)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