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承担项目 | 研究成果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招生 | 空间科普 | 网络资源 | English 
站内搜索: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09/13/10:胡友秋教授访问期间学术活动日程
录入者:  |  时间:2012-08-06 12:27:38  |  作者:陈耀  |  浏览次数:

胡友秋教授访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日程安排

(1) 学术报告:太阳风-磁层-电离层(SMI)系统的三维全球MHD模拟研究

(时间:13日周一下午2:40–4:00,地点:科学实验楼4楼报告厅)

摘要:太阳风-磁层-电离层(SMI)系统的三维全球MHD模拟研究对理解SMI系统的整体行为和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是空间天气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拟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开展这一研究的筹备过程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今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扼要综述,旨在增进国内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学领域同行的相互了解和密切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日地空间物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2) 座谈一:山大空间物理的科研工作:现状与未来

(时间:13日周一下午4:20–5:50,地点:科学实验楼4楼)

(3) 讲座一:电磁学单位制

(时间:14日周二晚7:00–9:00,地点:学院楼北区456教室)

讲述单位制的基本概念,电磁学国际单位制和高斯单位制的转换方法,各类单位制(自然单位制、原子单位制和计算单位制)的构建方法。

(4) 座谈二:青年教师如何搞好物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时间:15日周三下午4:00–6:00,地点:科学实验楼4楼)

(胡老师首先就教学科研问题简单介绍个人的体会,然后座谈,学院全体教员均邀请参加,最好请结合自身情况提前准备一些问题供讨论)

(5) 讲座二曲线坐标系

(时间:15日周三晚7:00–9:00,地点:学院楼北区256教室)

讲述曲线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张量微分运算技巧,介绍“可忽略坐标”和具可忽略坐标的曲线坐标系的三种基本类型。

注:时间地点等如有更改,将直接更新该网页,请密切关注。

胡友秋教授个人简历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68年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研究生毕业,后留该所工作;1978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任教至今。1987年晋升教授,1993年批准为博士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副主任、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现任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自1992年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访问过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美国大气研究中心高山天文台、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布朗大学、德国马普高层大气研究所、印度射电天体物理中心、日本京都大学、英国Wales大学等单位,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主讲过力学、热学、电磁学、磁流体力学等本科基础课程和磁流体力学解析方法、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等硕士学位课程,编著《高等物理精编—电磁学》、主编《电磁学》和合著《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后者获1996年度中国图书奖。他曾荣获合肥“七·五”期间优秀科技人员(1991年)、安徽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99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1994年)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00年)。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从事空间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和解析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活动区物理和行星际动力学。在计算方法设计、磁静平衡态及其稳定性分析、日冕物质抛射、太阳耀斑的储能和释能机制、磁流体激波理论和行星际激波传播、磁场重联和螺度守恒、太阳风理论和高速流演化、磁流体力学灾变现象等方面共发表论文140余篇。从事《太阳大气动力学的数值研究》项目,获1992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日冕物质抛射及伴随的激波研究》项目,获1995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参加《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项目,获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负责《太阳风的加热和加速研究》项目,获2002年度安徽自然科学二等奖。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威海市区地图  威海校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