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承担项目 | 研究成果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招生 | 空间科普 | 网络资源 | English 
站内搜索:
 
  中心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正文
 
山东大学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学科点历史与现状(2018年)
录入者:  |  时间:2010-05-24 22:09:30  |  作者:  |  浏览次数:

山东大学的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科点建于2007年初,属于我国该领域最年轻的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领域学科点之一。成立10年以来,学科点经历了由诞生至初期的快速增长阶段,现已经拥有一支非常活跃的优秀科研团队和若干初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入选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和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进一步成长为规模更大、国际知名科研团体的基础。

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26人,平均年龄39岁(2018年),由15位教授、6位副教授、3位高级实验师、1位讲师和1位实验师组成。其中,教育部CJ讲席学者1名(张慧),教育部CJ特聘教授1名(陈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陈耀、史全岐、张清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史全岐、刘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张清和),教育部CJ青年学者1名(郭瑞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夏利东、陈耀、李波、史全岐),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史全岐、李波、张清和、宋红强、刘晶、郭瑞龙),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名(郭瑞龙、郑瑞生、姚淑涛),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6名(李波、张清和、郑瑞生、郭瑞龙、孔祥良、姚淑涛)。另外,学科点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0人,包括4位副研究员和6位博士后。同时,学科点聘有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李刚博士、胡强博士英国Aberystwyth大学李醒博士和国家天文台颜毅华研究员等8位客座教授(或合作导师),其中李刚博士获得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日地空间中的主要物理过程及其空间天气学效应以及空间探测技术,具体为日冕与太阳风动力学过程、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的起源和发展演化过程、地球磁层空间系统对太阳爆发现象的响应等;空间天气探测仪器如夸父计划--白光日冕仪的研制等。现承担国家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多项(详见 http://space.wh.sdu.edu.cn/list.php?fid=7)。以该学科点为主要基础建有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学科点成员在ApJ, JGR, A&A, SoPh等专业顶级期刊年发表20篇以上科研论文,主要成果集中在日冕和太阳爆发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方面,如提出冕流结构存在一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过程,为观测到的冕流团连发事件提供了新的物理解释;发现了日冕物质抛射冲撞冕流结构激发的大尺度日冕波:即冕流波现象,发展了有关的冕震学研究方法;定义并解释了日冕物质抛射现象与冕流相互作用的两类射电特征--射电隆起与射电断谱事件,为射电源区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首次观测到日冕物质抛射现象尾随电流片上的磁岛并合及关联的高能电子产生的射电信号;提出太阳风磁流管的曲率是影响低速太阳风加速的重要物理因素;另外,还在磁层极尖区观测到磁洞结构等;成员曾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BASU-early career award(陈耀2008、史全岐2017)、山东省青年科技奖(陈耀2008)、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陈耀2016)、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陈耀2017)等,在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已达几十次。



中心主任:李波教授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威海市区地图  威海校区地图